t55p930

标签: GDP

亚马逊数据中心投资1000亿美元,相当于哥斯达黎加GDP总量

亚马逊数据中心投资1000亿美元,相当于哥斯达黎加GDP总量

亚马逊一家云计算巨头每年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上的资本支出就超过1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整个GDP,甚至超过了卢森堡或立陶宛的GDP总量。据研究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其他主要云计算厂商的投资规模同样惊人...

美国关税冲击下,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3%

日本政府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了0.3%,略高于市场预期。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GDP增长了1.2%,低于市场预期。这些数据...但该行也警告称,全球贸易和其他政策将导致海外经济放缓,以及国内企业利润下降。
记录者中国跟欧盟的实力对比挺有意思。从面积上看,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

记录者中国跟欧盟的实力对比挺有意思。从面积上看,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

记录者中国跟欧盟的实力对比挺有意思。从面积上看,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完胜欧盟的437万平方公里;人口方面,中国14.12亿人,也甩开欧盟的4.47亿人不少。经济这块,中国GDP有18万亿美元,比欧盟的17万亿美元稍微高点,但要是算人均,欧盟可就厉害了,他们人均GDP有38411美元,咱们才12556美元,差距不小。说白了,欧盟那边人均收入高,生活水平整体比咱们强一些。不过总量的优势还在咱们这边,毕竟人口基数大,整体经济规模摆在那儿。工业和农业方面,中国真是没得说,工业增加值高达69918亿美元,欧盟那边差远了。农业上,谷物产量咱们有6.33亿吨,也是遥遥领先。可以说,工业和农业是咱们的强项,生产能力特别硬核,欧盟在这块完全不是对手。像咱们的制造业,很多领域都是全球第一,工厂遍地开花,产量高的吓人。军事力量上,中国武装部队有250万人,比欧盟的191万多一些。海军装备咱们也很强,各种舰船数量和质量都不错。不过欧盟在空军上有点优势,他们飞机总数有5814架,咱们是3285架,差了一大截。军事这块双方各有千秋,咱们地面和海上力量占优,欧盟空中力量更强一些。数据上看,中国综合得分820分,欧盟是340分,咱们整体还是领先不少。具体到细节,中国的地盘大,资源多,人口多,这都给经济发展和军事建设提供了基础。比如说,咱们的土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好,粮食产量高,能养活这么多人,本身就是个大优势。欧盟那边虽然地小人少,但他们内部整合得不错,经济效率高,科技水平也挺高,这点咱们得承认。再聊聊经济细节,中国的18万亿美元GDP里,制造业和服务业占了大头,尤其是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都离不开咱们。欧盟那边17万亿美元GDP,虽然总量差点,但他们高端产业多,像汽车、航空这些领域,技术含量高,品牌价值也高。咱们虽然产量大,但有些高精尖领域还得追赶。军事上,中国的250万部队里,陆军是主力,装备数量和训练强度都不错。海军这几年发展也快,航母、驱逐舰啥的,战斗力提升明显。欧盟191万部队虽然人数少,但他们的装备现代化程度高,尤其是空军,5814架飞机里不少是先进战机,作战能力挺强。咱们3285架飞机数量上差些,但也在加速更新换代。最后说说综合对比,820分对340分,中国的整体实力确实更强。但欧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某些领域有独特优势,比如科技和人均经济水平。咱们的优势在于总量和基础实力,人口多、地盘大、产量高,这些都是硬核底牌。未来怎么发展,双方估计还会在各自强项上继续发力,咱们得在高科技和人均水平上多下功夫。总的来说,这组数据挺有意思,双方各有各的强项,也各有短板。聊到这儿,你觉得中国和欧盟未来在哪些领域竞争会更激烈?
欠37万亿,美国玩大了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债总额正式冲破37万亿美元大关,

欠37万亿,美国玩大了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债总额正式冲破37万亿美元大关,

欠37万亿,美国玩大了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债总额正式冲破37万亿美元大关,数字精确到个位:37004817625842美元。这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悬在全球头顶的巨型炸弹,引线哧哧作响。炸弹的引信烧得有多快?国会预算办公室原本把“37万亿”定在2030年之后,结果提前五年就撞线。过去十二个月,美债像失控的高铁:2024年1月过34万亿,7月飙到35万亿,11月冲破36万亿,如今37万亿说翻就翻,平均每173天就再塞进去1万亿。美国GDP才29.18万亿,债已占GDP的126.8%,相当于美国人不吃不喝一年半才还得起。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把这一幕拍成惊悚片:政府年收入5万亿,支出7万亿,光利息就要1万亿,像一艘全速撞向岩石的巨轮,船长和水手却在甲板上为选票互殴。岩石就在眼前。7月财政赤字2911亿,比去年同期的2437亿再膨胀近20%,收入增长6.4%,支出却疯涨6.7%。钱花在哪儿?五角大楼把军火快递到乌克兰、以色列,航母战斗群在红海烧掉每天800万美元的柴油;国内福利像撒糖,疫情期间发的支票还没停,拜登的学贷减免又被判违宪,白花花的银子已漂走。贸易战看着爽,关税收上来860亿,可物价同步蹿升,普通家庭一年为“美国优先”额外埋单1300美元。利息成了新黑洞:本财年美债利息预计1.2万亿,比除社保、医保外的任何一项联邦开支都高,华尔街给它起外号——“静默的第三国防预算”。最魔幻的是国会山。共和党嚷着“砍福利”,民主党吼着“加税”,实际上两边一起摁下“继续借钱”的绿色按钮。特朗普一边炮轰鲍威尔降息太慢,一边签署“大而美”税改,未来十年再给赤字添4.1万亿。白宫预算办公室内部文件流出:幕僚们把2026年后的债务曲线戏称为“埃菲尔铁塔”,因为PPT上那根线已经垂直向上。唯一的缓冲垫是债主。日本手握1.135万亿美债,仍是第一大“金主爸爸”。东京的财务省官员私下吐槽:“我们像拿着定时炸弹的拆弹员,还不能松手。”只要日本不带头抛售,全球央行就暂时按兵不动,美债这颗雷就能继续滴答。但日本自身也不好过,日元兑美元今年又贬值8%,账面浮亏扩大,哪天财务大臣扛不住,37万亿的雪崩就会瞬间开始。夜色下的华盛顿灯火通明,财政部大楼里打印机彻夜轰鸣,一张张债券像创口贴往37万亿美元的伤口上贴。达里奥的警告在耳边回荡:“这不是慢病,是心脏骤停。”屏幕前的你,觉得这艘巨轮还能掉头吗?评论区开麦!

很多反对交社保的说自己亏,如果你现在个人+公司缴费已经有50万,你今天退休,你

很多反对交社保的说自己亏,如果你现在个人+公司缴费已经有50万,你今天退休,你的退休金应该是3.5万一个月。两年多就回本。为啥有些人退休金高达1万多?就因为他之前总共交了20万左右社保理解了吗?肯定很多人不理解为啥?因为你们数学不好,现在缴满50万社保的人,20年前第一次缴费可能才1000出头。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贬值。到了现在就是这么多了这个退休金是绑定领取当年gdp的,个人缴费的部分+GDP抽成(公司缴费的部分实际是一个绑定gdp的税,相当于直接在当年GDP里面抽)不交社保的人,将来就没资格抽。

敦煌市上半年GDP增长9.6%

敦煌市上半年GDP增长9.6% 今年以来,敦煌市坚定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通过内培外引、量质齐抓,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上半年,敦煌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GDP增长9.6%,位居酒泉市第一。敦煌市全力打...
美国眼中的中国,已经无限接近于超级强国;欧盟眼中的中国,已经是超级强国;日本眼

美国眼中的中国,已经无限接近于超级强国;欧盟眼中的中国,已经是超级强国;日本眼

美国眼中的中国,已经无限接近于超级强国;欧盟眼中的中国,已经是超级强国;日本眼中的中国,亚洲第二、区域强国;印度眼中的中国,即将超越的目标。美国朝野现在常把“中国无限接近超级强国”挂在嘴边。这种判断来自实打实的实力对比。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GDP达到美国的58.5%。这个数字虽未达到之前预测的八成,但庞大的经济体量已让美国感到压力。更让美国警惕的是中国军事能力的提升。2025年,中国国防支出达1.81万亿元,重点会投向高超音速武器、航母等新型装备领域。这些装备的列装让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不断缩小。美国的焦虑还体现在技术领域。他们一边对华为等中国企业实施技术封锁,一边又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感受到竞争压力。美国航天局曾多次公开宣称,中国于太空探索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正在扭转全球格局。这种既妄图遏制中国又惧怕被超越的心态,致使美国在对中国的定位上充满复杂情绪。欧盟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务实态度。至少14个欧盟国家不愿放弃中国5G设备,德国59%的电信设备来自中国。这种依赖让欧盟无法忽视中国的科技实力。与此同时,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需求,让欧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超级强国地位。但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丹麦、瑞典等国全然将中国设备拒于门外,法国、意大利却只是部分加以限制。这种分歧恰恰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已深入欧盟经济体系,无论承认与否,欧盟都无法回避与中国的深度互动。在能源危机和经济复苏压力下,欧盟更需要中国这个超级合作伙伴。日本对中国的定位带着明显的区域视角。2025年日本防卫预算飙至8.7万亿日元,连续13年增长。预算重点投向远程打击能力和西南诸岛防卫,针对性不言而喻。日本将陆上自卫队两栖机动旅扩编至3000人,且新设“海上运输群”,这一系列举措皆剑指中国在西太平洋不断增强的活动。日本把中国视为“亚洲第二”,背后是既竞争又依赖的矛盾心理。中日贸易额常年保持高位,但日本又紧跟美国的“印太战略”,不断强化军事合作。这种定位反映出日本在安全上依附美国,却又无法忽视中国区域影响力的现实。印度眼中的中国更像是一面镜子。2025年的数据表明,中国的GDP近乎为印度的五倍,军费亦达到印度的3.5倍。这种差距让印度精英层把超越中国当作大国梦的核心目标。印度在航天领域加速追赶,在边境地区持续增兵,都是这种心态的体现。但印度又离不开中国。中国连续多年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这种经济依赖与战略竞争的交织,让印度对中国的定位充满焦虑和动力。这些不同的定位本质上是各国利益的投射。美国怕霸权动摇,欧盟重实际利益,日本忧区域主导权,印度急大国地位。
前些年听了很多越南吹,今天竟然听到有人吹柬埔寨,说柬埔寨GDP增长很快,如今又有

前些年听了很多越南吹,今天竟然听到有人吹柬埔寨,说柬埔寨GDP增长很快,如今又有

前些年听了很多越南吹,今天竟然听到有人吹柬埔寨,说柬埔寨GDP增长很快,如今又有美国扶持,将和越南一起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这一顿吹,直接把我大脑CPU干烧了,我脑子运行到100%,也想不出柬埔寨怎么能取代中国?先...
快报,快报!日本突然宣布了8月10日,日本共同社爆出猛料:113家大企业调查

快报,快报!日本突然宣布了8月10日,日本共同社爆出猛料:113家大企业调查

快报,快报!日本突然宣布了8月10日,日本共同社爆出猛料:113家大企业调查出炉:年初71%押注增长,如今33%——56%准备躺平,11%直接预告“苦日子”。一句话,日本被关税大棒敲到原地懵圈。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新华社国际报道,日本共同社7月9日至8月1日对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日本邮船公司等113家日本大型企业展开调查,询问关于日本经济前景的看法。在回应调查的企业中,33%预期日本经济将出现适度增长,56%预期零增长,11%预期将适度收缩。与之相比,今年1月发布的同一项调查中,71%的企业预期日本经济将继续增长。数据的变化令人咋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接受调查的日企中,68%对美国加征关税影响表示“担忧”或“有些担忧”。日本王子制纸公司在调查问卷评论栏里就美国关税政策写道:“拒绝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步履维艰。”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已经显现。自美国政府4月3日将汽车进口关税大幅提高至25%以来,日本车企的处境可以说是每况愈下。6月日本对美出口同比大跌11.4%,创下2021年2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出口骤降了26.7%。日本本田汽车公司近日发布财报称,受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本田今年4月至6月间净利润为19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同比下滑50.2%。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本月发布的财报也显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全面下滑,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不仅是汽车行业,其他行业也未能幸免。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日本政府7日发布更新版的2025财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数据,从先前预期的1.2%下调至0.7%,主要归因于美国加征关税。据共同社统计,由于美国加征关税,丰田、本田等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本财年营业利润预期合计减少大约2.67万亿日元(约合181亿美元)。面对如此困境,日本企业开始采取行动。财联社报道,包括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在内的汽车制造商目前估计,关税造成的全年合计利润总影响约为2.7万亿日元(约合183亿美元),这将使它们的营业利润下降36%。部分企业开始考虑转移生产或提高价格,但这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日本政府也在积极应对。当地时间5月27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决定,为应对美国政府实施的关税措施,将动用3880亿日元预备费作为紧急应对方案的一部分。其中2880亿日元用于补贴夏季电力和燃气费用,1000亿日元用于“重点支援地方交付金”,供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然而,这些措施能否有效缓解美国关税对日本经济的冲击,还有待观察。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上周已前往美国,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财政部长贝森特等官员进行了会谈,再次督促美方尽早落实协议中有关汽车关税内容,尽快将日本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关税税率由目前的27.5%降至15%。但美方表示,将在修改行政令时纳入这一内容,但具体时间未定。东京中西研究所首席执行官TakakiNakanishi的估算显示,新税率实施延迟一个月,将使日本汽车制造商的负担增加1000亿日元,即每天约30亿日元。日本的困境还在持续。中国青年网报道,8月8日东京商工调查发布调查显示,7月日本全国企业破产数(负债额1000万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49万元以上)为95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5.7%,连续28个月同比增长。近11年来该数据首次在7月超过900家。
美国眼中的中国,已经无限接近于超级强国;欧盟眼中的中国,已经是超级强国;日本眼中

美国眼中的中国,已经无限接近于超级强国;欧盟眼中的中国,已经是超级强国;日本眼中

美国眼中的中国,已经无限接近于超级强国;欧盟眼中的中国,已经是超级强国;日本眼中的中国,亚洲第二、区域强国;印度眼中的中国,即将超越的目标。GDP这事儿最能说明问题。中国2024年经济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美国是27万亿。看着差距还挺大?但您别忘了,2000年的时候中国GDP才1.2万亿,美国已经10万亿了。这增长速度,美国能不慌吗?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有个预测,说2035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这还是保守估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在2014年就超过美国了。美国人心里明镜儿似的,所以才急着搞科技封锁。欧盟那边更有意思。冯德莱恩直接把中国称为"系统性对手"。啥意思?就是承认中国已经是能跟欧盟掰手腕的超级大国了。欧洲人最看重啥?市场和技术。中国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8470亿欧元。德国汽车业离不开中国市场,大众、奔驰、宝马在华销量占全球销量的40%。法国的奢侈品更夸张,爱马仕、LV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超过35%。技术上中国也让欧洲刮目相看。5G设备、新能源汽车、高铁技术,中国样样不输欧洲。比亚迪在欧洲的电动车销量猛增,把大众、雷诺急得团团转。中国高铁更是打进了欧洲后院,匈塞铁路就是中国标准。日本的心态最复杂。嘴上说中国是"亚洲第二",心里却酸得很。日本GDP被中国超越是2010年的事,现在中国经济总量是日本的4.5倍。这还不算完,制造业、科技创新、军事实力,中国全面碾压。岸田文雄最近老提"自由开放的印太",说白了就是想拉帮结派对付中国。可日本企业不傻,丰田、本田、索尼哪个敢放弃中国市场?2024年日本对华投资不降反升,达到了150亿美元。日本防卫省的报告更能说明问题。他们统计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经超过350艘,其中驱逐舰、护卫舰的质量不输日本。歼-20隐身战机批量服役,日本的F-15J瞬间过时。这种实力对比,日本能不承认中国是区域强国?印度那心态就更微妙了。莫迪天天喊着"印度制造",对标的就是中国。印度媒体更是把中国当成必须超越的目标。可现实呢?差距大得让人绝望。中国制造业增加值4.9万亿美元,印度才4500亿。中国高铁运营里程4.2万公里,印度一公里都没有。中国5G基站350万个,印度还在为4G覆盖发愁。这差距,印度再努力20年都未必能追上。印度最郁闷的是,越想摆脱中国依赖,越离不开中国。2024年印度从中国进口1180亿美元商品,手机零部件、医药原料、机械设备,哪样都得靠中国。莫迪搞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最后便宜的还是在印度设厂的中国企业。各国看中国的眼光不同,背后反映的是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焦虑是因为霸权地位受到挑战。欧盟承认中国是超级大国,是因为经济利益捆绑太深。日本不甘心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印度嘴硬但行动上还是得靠中国。这种认知差异恰恰证明了中国崛起的事实。不管别人怎么看,中国的发展步伐不会停。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0%,货物贸易额全球第一,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这些硬实力摆在那儿,谁也否认不了。更关键的是发展质量。中国不是靠卖资源、搞金融泡沫发展起来的。实体经济占GDP的80%,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这种发展模式虽然辛苦,但根基扎实。科技创新更是突飞猛进。专利申请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中国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突破。这才是让美国真正担心的。军事实力的提升也有目共睹。航母、隐身战机、高超音速导弹,这些尖端武器相继服役。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国防工业完全自主可控,不像某些国家还得看美国脸色。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带一路"覆盖150多个国家,亚投行、金砖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融资渠道。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跨境贸易结算占比不断提高。各国对中国的不同认知,其实都指向一个事实:中国正在改变世界格局。美国的焦虑、欧盟的承认、日本的不甘、印度的追赶,都是这种变化的注脚。未来的世界,注定是多极化的。中国作为其中一极,地位已经无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