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p930

雷军说:金山上市后,我确实很有钱,基本不需要奋斗了,手里的财富这辈子也花不完,于

雷军说:金山上市后,我确实很有钱,基本不需要奋斗了,手里的财富这辈子也花不完,于是我就到处旅游!   雷军的创业路,走得不算一帆风顺,却总透着点旁人难及的顺理成章。   读武汉大学时,他像是被按了快进键。   别人要花4年啃完的课程,他两年就吃透了,奖学金拿得手软。   课余时间也没闲着,捣鼓出个BITLOK加密软件,硬生生赚回100万——那时候的100万,够普通人奋斗一辈子。   可这顺境里也藏着跟头,他心气高,想照着《硅谷之火》里的故事干一番大事,拉着人搞了家三色公司。   结果团队穷到要靠打麻将赢饭票,最后散伙时,他手里就剩一台电脑。   这跟头摔得实在,却也没拦住他往前闯的劲儿。   毕业后进了金山,他从开发部经理一步步爬到CEO的位置,亲手把金山推上了市。   期间还在金山内部折腾出个卓越网,两年就做到国内第一,后来因为融资卡壳,7500万美元卖给了亚马逊,光这一笔就揣进上亿元。   按说这履历够亮眼了,可他自己好像不这么觉得。   金山上市那天,雷军成了别人眼里的人生赢家。   他说:“金山上市后,我确实很有钱,基本不需要奋斗了,手里的财富这辈子也花不完,于是我就到处旅游!”   这话听着实在扎心——多少人拼尽全力就为混个温饱,他却能靠“不需要奋斗”的财富到处散心。   可旅游、玩乐了两年,他又觉得没劲了,说日子无聊,心里发慌。   后来搞投资,投一家成一家,钱越赚越多,反倒更闲得慌。   40岁那年,他突然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这话传出去,不少人骂他装——手里攥着花不完的钱,还说没成就,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其实他心里的坎,可能在18岁那年就埋下了。   当年在武大图书馆翻《硅谷之火》,心里就烧着团火,想办一家能影响世界的伟大公司。   金山再成功,也是别人的摊子;投资赚再多,也不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   他大概是不甘心,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这时候,移动互联网的风开始吹了。   2008年前后,他投的拉卡拉、UCWeb这些公司,都在往移动互联网里扎。   他自己也盯着这块,却没敢碰手机——那时候觉得硬件水太深,投钱多,风险大。   直到2009年,魅族M8横空出世,他买了一台,用着用着就动了心思,说“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   他托人牵线见了魅族的黄章,两人聊得投缘,成了常来往的朋友。   黄章大概是真拿他当知己,聊起做手机的门道来没藏着掖着,连办公室都特意备了冰可乐,就因为他爱喝。   后来有传言说,黄章还跟他念叨过供应商、生产销售的事儿,真假不好说,但黄章在做手机上给了他不少启发,这是没跑的。   雷军那时候想的是投资魅族,让黄章作价10亿,他投30%的股,再把自己人林斌塞进去。   黄章没马上答应,说要想想。   可没等黄章想明白,雷军自己先动手了。   2010年1月,他拉着几个人在茶馆开了小米的第一次筹备会;   4月搞起“小米工作室”;8月放出MIUI测试版,对外只说是“民间团队”搞的。   直到年底,黄章才发现这“民间团队”背后站着雷军,一下子就炸了。   他说自己后悔当初什么都跟雷军说,连M9的设计文档都发过去探讨过,觉得雷军这是明着请教、暗着抄后路。   两人就这么翻了脸,黄章在论坛上骂骂咧咧,雷军那边却没怎么回应,只说“那都是他的一家之言”。   平心而论,黄章或许有点激动,但换谁被这么“启发”完,对方转身就成了竞争对手,心里都得窝火。   小米一开张,就没按常理出牌。   手机卖1999元,后来的红米直接压到599元,把山寨机的路全堵死了。   这招够狠,也够有效,没几年就冲进了世界500强,年营收几千亿。   可即便如此,雷军好像还是闲不住,又押上全部名声去搞小米汽车,说这是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回头看,他确实运气好,自己也说“创业成功85%靠运气”。   可运气这东西,总得多多少少跟实力沾点边。   从武大校园里那个拿奖学金拿到手软的学生,到金山里一路往上冲的经理,再到现在折腾汽车的企业家,他好像总在跟自己较劲。   只是那句“财富这辈子花不完”,听着还是让人觉得,人和人的起点,实在差得太远。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新浪财经2025年02月28日关于《没有黄章,可能就没有小米,雷军也成不了顶级富豪》的报道